徐林:未来电网会高度数字化、智能化 相关领域值得投资人、企业深度挖掘

点击次数:   来源:凤凰财经   更新时间:2022/9/13 14:25:23  【打印此页】 【关闭

如果每个人都建立一个碳账户,将碳账户形成的碳减排积分和消费终端结合起来,这样的积分实际上可以形成购买能力,构成一个非常有效的激励体系,可以激励大家更多地去减排。

本文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在2022中国碳中和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文章来源于“新浪财经”。

徐林在演讲中表示,碳汇计量、识别碳足迹的计量,包括定价交易等将来都会构成中国“碳中和”整个实施体系的重要的部分。还有一大领域就是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现在看得特别清楚,包括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系,特别是未来以光伏等新能源为主的遍布各地的分布式电力体系,都会大量使用数字智能技术,因为未来的电网一定是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这些领域可能会构成未来中国走向绿色低碳很重要的一些产业领域和技术领域,这都值得投资人、研发人员、各类企业去深度挖掘。

他指出,恰恰是因为有这样巨大的不同领域的发展空间,孕育着大量的创新、创业的机会。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直到实现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大的投资,不同的机构都做出过不同的评估,就全球而言,评估大概是160-170万亿美元,在中国,最少都得150万亿人民币,最多的测算有接近500万亿人民币,不管具体数据多少,都涉及到大量的投资、大量的创新活动、广泛的技术改变,相关的投资一定会给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持续的动力,而且绿色低碳创新本身也能形成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的持续动力。

徐林称,要做到这点,毫无疑问也需要有很好的配套,比如中国的金融体系能不能通过绿色金融的发展来迎合绿色低碳转型所需要的大量的投融资需求,从现在来看整个金融体系需要一个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的支持,而且这种绿色金融必须具备便利性,解决可得性问题,必须具备普惠性,使得不同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而且需要多样性,满足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

徐林表示,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在全球已经排名第一第二,但主要只涉及到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而基于绿色资产的ABS和REITS,绿色基金过气候基金,碳交易基金,对绿色低碳产业、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绿色保险等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要是完整地系统地来看,中国金融业其实做得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去创新,去学习,去发展。

同时还要注重碳减排领域的全球合作,因为气候问题是全球人民面临共同的挑战。大国之间的合作应该立足于消除与碳减排或气候变化相关的技术、产品、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不合理限制,既然把气候变化问题看成一个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就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必须要有紧密的国际合作,要有基于规则的更自由的跨境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的贸易和投资。

以下为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服贸会现场就“碳中和”这个话题进行发言。我想讲的主题是绿色低碳一定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动能,而且是持续的动力 。

中国“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全球包括国内的广泛好评和反响。对国内来说,有一个新的目标后,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领域企业都在思考怎么来应对这一新目标的提出,怎么来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看起来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相应的规划、相应的政策都已经陆续在出台,比如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出台《实现碳达峰行动计划》“1+N”体系等。很多省也在采取政策举措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企业层面的微观主体也在采取行动。整体上来看,一个积极、主动、持续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大的氛围和政策机制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

“双碳”目标对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来说,它不光涉及到生产行为和模式,也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全面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就重点领域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明显的:

一是能源体系的变革。中国的能源自然禀赋决定了中国能源比较依赖煤炭。现在一次能源消费里煤炭占比还有60%多的水平,从碳排放来看整个能源领域的碳排放大概占中国总碳排放50%多,制造业可能有28%左右,交通领域可能有10%左右,这是主要的排放大户。未来,能源体系的变革是我们减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际上就是要实现绿能替代,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我个人算了一下,我们国家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是3.6吨标煤左右的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在能源消费水平上也会逐渐与发达国家趋同。从发达国家来看,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人均能源消费一年大概是11吨标煤左右,能效水平比较高的像德国、日本大概是5-6吨的水平。中国今后老百姓(33.320, -1.29, -3.73%)收入水平起来之后,我们的能源消费水平不能向美国这样的国家看齐,但是我相信会向德国、日本这样的国家趋同。前提是能效水平也达到日本和德国的水平,但现在实际上中国的能效比日本、德国差30%-40%。就算是人均达到德国和日本的水平,按今后中国总人口14.5亿人算下来,中国未来总能源消费如果都折成电的话,大概可能会在65-70万亿度电/每年。在这样巨大的能源消费,一半以上要实现绿电的替代,工作量是非常非常大,而且也是非常艰巨的。中央和国务院看得很清楚,所以提出了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系,这个提法应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提法。因为所有搞电的人都知道,过去电力系统的人是把可再生能源看成垃圾电,今后可能就倒过来了,像煤炭生产的电可能被视为垃圾电,这是一个系统性变革,当然毫无疑问会涉及到大量的创新和投资。

二是传统高碳和含碳等产业要进行绿色转型改造和升级。这些传统产业可能不像零碳低碳产业那么受到追捧,但却是整个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产业,比如现在的建材、钢铁、有色冶炼等等行业,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和原料。这些领域大量的绿色改造升级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碳汇技术,即便是碳中和,今后还会有碳排放,但排放的二氧化碳怎么能很好地处理,能很好地收集起来封存起来利用起来等,都值得去创新和挖掘。包括今后跟绿色森林碳汇建设等相关的技术和价值实现,也是今后中国要走向“碳中和”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像李玮总做的碳汇识别、碳足迹的计量,包括定价交易等等,这些将来都会构成中国“碳中和”整个实施体系的重要部分。

三是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度融合。现在看得特别清楚,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系,特别是未来以光伏为主的分布式电力体系,都会大量使用数字智能技术,因为未来的电网一定是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需要数字智能技术与绿色低碳领域的深度融合,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这些领域可能会构成未来中国走向绿色低碳很重要的一些产业领域技术领域,这都是值得投资人、研发人员包括企业去深度挖掘的。

恰恰是因为有这样巨大的不同领域的发展空间,孕育着大量的创新、创业的机会。围绕绿色低碳到底需要多大的投资,不同的机构都做出过不同的评估,就全球而言,评估大概是160-170万亿美元,在中国,最少都要150万亿人民币,最多的估算有接近500万亿人民币,不管多少都涉及到大量的投资、大量的创新活动,而且投资一定会给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持续的动力,而且绿色低碳相关的创新本身也能形成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要做到这点,毫无疑问也需要有很好的配套,比如中国的金融体系能不能通过绿色金融的发展来迎合绿色低碳转型所需要的大量的投融资需求。从现在来看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的支持,而且这种绿色金融必须具备便利性,解决可得性问题,必须具备普惠性,使得不同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而且需要多样性,满足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我们现在说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在全球已经排名第一第二,但主要只涉及到绿色信贷和债券,基于绿色资产的ABS和REITS,绿色基金或气候基金,围绕绿色技现术和产品的保险服务等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要是完整地来看系统地来看,中国现行的绿色金融服务其实做得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去创新,去学习,去发展。

还要注重碳减排领域的全球合作,因为气候问题是全球人民面临共同的挑战,需要世界主要的大国,特别是中、美、日、欧,包括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共同携手来应对气候变暖趋势。大国之间的合作应该消除与碳减排和气候变化相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限制。我们既然把气候变化问题看成一个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就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行为规则,在与气候变化和减碳相关的领域,必须要有紧密的国际合作,这种国际合作应该有共同遵守的规则,要有完全自由的贸易投资市场,允许先进技术更自由的进行传播,但这需要政治环境和制度的支撑。这些我觉得都是未来我们走向绿色低碳不可缺少的合作制度保障。

绿色低碳转型直至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从现在到2060年差不多40年的持续过程,虽不算很漫长,但也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区段,需要我们各个方面市场主体、政府、个人共同参与其中。走绿色低碳之路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发力的过程,这种发力涉及大量的创新、大量的投资,一定会给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加入青商会JOIN THE ASSOCIATION

四川省商务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以助力四川经济发展新格局,引领企业品牌发展新经济作为本会核心服务,是企业与政府、企业与行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孵化器”和“大本营”。

申请加入青商会
联系我们